《湄公河行动》取材于真实故事,即2011年“10.5湄公河惨案”。影片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的情景,同时影片成了今年上映的影片中最大的“黑马”。
个人以为这部电影票房和口碑能够赶超之前上映的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》以及《爵迹》是毋庸置疑的。因为影片导演林超贤拍摄技巧的精湛以及擅长动作片,一直都是业内公认的。要说排行,林超贤导演绝对能进前3,再加上演员张涵予、彭于晏无可挑剔的演技,场景大尺度的描绘都将真实事件翻拍到极致。这部影片的成功至少说明了一点:质量过硬,才是最重要的。影片的成功不应该只靠演员的演值和语言的新颖。
业内人士都知道,林超贤导演非常擅长拍动作片,但是对情感不擅长。然而在该片的放映过程中,出现了好几幕的感情戏,例如兄妹情,再例如事业与家庭之间复杂的感情。观影中我印象特别深的是,特别行动小组中有一对兄妹。哥哥郭帆在追捕匪毒的时候,遭受一位吸过毒的孩子的攻击,受伤倒地,最后导致左腿截肢。妹妹郭冰难受的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,在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后,依然奋战在前线,与毒贩抗击。
在现实生活中,很多家长都是反对自己的孩子去当警察,尤其是刑警,至少我家里人都是反对的,虽然有赞同的,但是他们还是会忧虑,没有百分之百赞同的。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,警察虽然是一个铁饭碗,一辈子不愁吃喝,但是警察这份职业的危险性,大家都是心知肚明,这也就导致了警察行业中的某些职位人员的紧缺,并且在家长的眼里,孩子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。可是在这个社会,总会有这样的一个家庭,不仅自己是警察,而且一家人都是警察。一家人都生活在“刀剑”上,都在为大多数的人的幸福拓展纵深。
在无数个万家灯火齐上,车流如水行人匆忙的看似平静的夜晚,是一群有血有肉同样有着家庭的人民警察,或流汗或流血,用自己的满腔热血为社会筑起一面隐形的盾牌。
除了这两兄妹表现出的情谊,给我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高刚。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高刚看自己女儿发过来的视频的情节,然后方新武说:“爸爸的小情人,幸福美满的家庭。”高刚:“我离婚了,闺女现在跟她妈妈住。”方新武:“你现在在这里很想她吧?”高刚:“想孩子。”
影片中,高刚性格果敢勇猛,阳刚,大男人。因为性格的原因,高刚不喜欢扭捏,即使他知道方新武是说孩子和自己的妻子,但是有不好意思说出口,故而埋藏在心里,只是淡淡的一句“想孩子。”作为一名缉毒警,他深知工作的危险性,也知道自己工作繁忙不能照顾家里,而且会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危险,他知道离婚或许是最好的选择。在某种时候,男人爱自己的家庭,为了保护自己爱的人,离婚也是一种选择。
在现实中,总有人会像高刚一样,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以致忽略了自己的家庭;为了保障大多数人的安宁,他们一直奋战在前线,他们一直默默付出,甘于奉献。人民警察在捍卫人民生命财产的时候,他们并非轻装上阵,身上背负着的,除了军事装备之外,更有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。
这部影片给我带来的震撼,并不只有它的技术和我对警察这个行业的敬畏,还有它本身的残酷以及给人带来的心灵的震撼。在影片中出现了好几次孩子的镜头。哪里的孩子吸毒、玩俄罗斯轮盘。当一个孩子被子弹击穿头颅时,周围的孩子振臂欢呼;当一个孩子将炸弹带入维和部队的大本营并引炸它的时候;当一个孩子毫不犹豫,犹如魔神般举枪设计行动小组郭帆时的毫不犹疑,眼神的冷漠令人寒心。而改变他们的是毒匪。
毒匪因为自己的利益,去这些偏远落后的山区抓孩子,从小给他们洗脑、给他们吸毒,可以说他们被抓走的那一刻、在吸毒的那一霎那,就注定了他们一生的悲剧。从小就经常听长辈讲,孩子是祖国的花朵,但此时此刻我觉得,这些生活在“世界边缘”的孩子更像是枯萎的花朵,失去了它原有的生机。他们视生命如草芥、视手枪为玩具、嘴角边那抹轻蔑,令我们不得不深思,他们的未来会怎样。
每一个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,他们在寻找一切能够修补翅膀的东西。每一个孩子都应该都被拥有和爱护。希望世界能够回报他们最初的那声清亮的笑声。
影片无论是在哪个角度都很好再现了当时的场景,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最柔软的一脚。如今很多的媒体,都利用夸大的言论误导群众,而大多数的群众缺乏最基本的是非观,致使事件发展到了最后竟成了群众的“故事”。用什么来捍卫真实,不是靠我们的想象,而是靠事件本身的真实。让我们用“真实”来捍卫真实,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真诚。